黄巢之乱平息后,从878年到884年这一段时间,大唐朝廷的统治力量显著削弱,地方的藩镇势力逐渐崛起。各地藩镇之间相互争斗,力图吞并彼此,整个天下的格局陷入了动荡不安。面对这种局势,为了在动荡中占据一席之地,各藩镇纷纷加大兵力扩张的力度。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些实力强大的军队。例如,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麾下的精锐部队“鸦儿军”,名声响亮;宣武军节度使朱温旗下的杨师厚所带领的“银枪效节军”,亦是一支威猛之军;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所训练的“黑云长剑军”,亦威震四方。这些部队曾在许多场战斗中崭露头角,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五代时期最具威胁的重骑兵部队——横冲都。
横冲都是李克用麾下,最为得力的将领之一,李嗣源所精心打造的“尖刀部队”。李嗣源,作为朱温的劲敌,凭借着巨额的资源,挑选了500名身材高大、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,组建起了这一支强悍的部队。这些士兵每人配备三匹马,配有唐代最精良的武器装备,如横刀、马槊、弓箭和明光铠,战甲、马甲一应俱全,简直是无敌战力的象征。得益于这些强悍的装备,李嗣源给部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——横冲都,意指这支队伍勇猛无敌,敢于冲锋陷阵。
横冲都的成立,迅速成为了李嗣源的得力干将,与鸦儿军并肩,成为了河东最为强大的两大王牌。到乾宁三年,也就是896年,宣武节度使朱温派遣猛将葛从周,带领大军攻打泰宁军节度使朱瑾,意图吞并兖州。面对朱温的强势扩张,朱瑾无力抵抗,只能求助于李克用。毕竟李克用与朱温有着深仇大恨,二人因上源驿的事件结下了血海之仇,而朱温在中原的日益强大让李克用深感威胁。如果让朱温占领兖州,河东的安全将面临巨大的压力。因此,李克用决定援助朱瑾,派遣李存信领军前往解围,并让李嗣源率横冲都协助进攻。这也是横冲都首次踏上战场。
展开剩余64%在这场战斗中,李存信面对葛从周与罗弘信的夹击,不幸败北,损失惨重,士兵死伤过半。正当危急时刻,李嗣源带领五百名横冲都骑兵,寻找敌军薄弱环节,奋力出击,成功击败罗弘信的队伍。随后,李嗣源又带领横冲都回援李存信,仅凭五百人就顶住了葛从周的数万大军的猛烈攻击,成功将李存信的队伍安全撤出。这一战,横冲都的威名远播,成为了举国皆知的勇猛部队。
898年,河中留守李嗣昭在葛从周的压力下节节败退,眼看着大军即将溃散。这时,李嗣源带着百余名横冲都骑兵前来增援,凭借着猛烈的冲击力,一举突破了敌军的防线,把梁军搅得一片混乱。趁机,李嗣昭组织反攻,成功打败了敌军。李嗣源的勇猛让人称为“李横冲”,这一绰号也随之传开。
到了911年,朱温见李克用去世,李存勖继位,河东一时局势动荡,便趁机率领10万大军攻打河东。两军在柏乡展开激烈对抗,虽然梁军人数占优,但李嗣源依旧带领横冲都骑兵冲锋在前,直捣敌军阵地,一举突破梁军防线,活捉敌军将领两名,这一战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。接下来,晋军趁势反攻,杀敌两万,缴获战马三千匹,朱温的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。朱温事后感叹,若有个儿子能像李存勖那样就好了。
917年,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,趁着中原动荡不安,率领50万大军攻打幽州。李存勖得知后,立即带领7万大军驰援,并命李嗣源率3000精兵打头阵。李嗣源不负众望,带领横冲都冲入敌阵,连续三次杀入契丹主力之中,令契丹军士气大乱。最终,李存勖赶到,并与契丹军在幽州城下展开决战,成功大破契丹军,杀敌数万。此战过后,契丹再也不敢轻易南下。
926年,李嗣源即位成为后唐明宗,他将横冲都交给养子李从珂领导。到了934年,李从珂因被猜疑,起兵攻占洛阳,自立为帝,成为后唐的最后一任皇帝。在这一过程中,横冲都依旧表现出极大的勇猛,但随着李从珂的昏庸与纵容,部队的纪律逐渐松懈,战斗力日渐下降。而后,在连续的战斗中,许多老兵牺牲,横冲都的威力逐渐消退。
最终,936年,契丹与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联手攻入洛阳,李从珂见势不妙,选择自杀,后唐也因此灭亡。横冲都这支曾经的精锐部队,也在这一历史的交替中消失,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